公館真的離我家很近,而我每天上、下班一定會經過公館,所以公館每年木棉花開時,我幾乎都是最先看到花況的市民之一。我家兩個孩子國小低年級時,因為在懷恩堂上英文課,所以那幾年是我最常在公館出沒、停留的一段時間,自從兩個孩子沒在懷恩堂上課,我就很少有機會到公館商圈、台大逛逛。也因如此,公館鼎鼎有名的自來水園區,我已經好幾年沒再踏入過,至於這篇「寶藏巖歷史聚落」更是我第一次走訪!
其實寶藏巖歷史聚落離公館商圈很近,搭捷運或公車到公館,徒步過來很方便,若是開車,在汀州路靠近基隆路口附近就有一處公立停車場,停好車徒步道寶藏巖歷史聚落,大約只有300公尺左右,蠻好找也蠻好走的!
寶藏巖歷史聚落位於汀州路三段臨福和橋以及自來水園區(公館淨水廠)之間,該歷史建築所引申的廣義地理名詞,則指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。歷史聚落雖然不大,總面積只有3.97公頃。但擁有傍水山坡之戰後違建眷村等等人文特殊景觀,這裡原先居住的居民大多是老榮民及其眷屬,因屬違章建築,1993年陸續拆除一些軍方房舍,並陸續安置居民搬遷,因此,現在留下的住戶已經寥寥可數。1997年6月後,這裡開始受到部分台灣學者及民眾的普遍注意。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,2006年,《紐約時報》將該聚落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,與全世界第二高樓台北101大樓齊名。目前關於歷史聚落之保存、社區未來之設計、居民之安置,尚在規劃研擬之中。
從停車場旁的小徑往寶藏巖歷史聚落走,會看到下圖這幅牆上的彩繪圖。接著就會看到網球練習場、籃球場。
小徑終點右側圍牆上方則是「寶藏巖」,這是一間歷史古廟,早期移民所興建的。
小徑終點、山坡歷史聚落下方有一塊空地,有綠草如茵的草坪,還有一塊菜園,和台大校園一樣,在都市裡種菜倒是少見。
不遠處有一間公共廁所,之前入口一片牆上,有彩繪「家庭電影院」,貼上這裡過往一些生活記錄照片,勾起人們的回憶。
從這裡循山坡小徑或是台階而上,有不少上山參觀歷史聚落的通道,就是老眷村一樣,每戶人家緊密相靠,讓人想起這裡人口鼎盛時期,大家互相串門子的熱鬧氣氛。
寶藏巖旁的小徑看到當年遺留下來的排列整齊的信箱,看來有些信箱早已沒有任何郵差投遞行為,只有少數信箱仍被使用著。
這裡仍有幾戶人家住著,只是假日裡拜訪這裡的遊客不少,少了幾分清幽,倒也多了幾分熱鬧,不知住在裡面的居民感受如何?
除了幾戶居民外,這裡遺留的空屋,有部分被整理成為藝文空間或所謂的「微型群聚」,設有書店、咖啡廳、藝廊、劇場、劇團、工作室等。這裡早期仍有許多居民居住時,每年國慶家家戶戶都會掛起國旗,和香港調景嶺一樣,如今景象不再!
聚落緊鄰新店溪,對岸即是永和,一旁是水源快速道路,可以看到河岸旁有人釣魚、車輛來往,好不熱鬧!
居民遷走後,這裡未來發展還沒定論,倒是有些藝文、咖啡廳進駐,讓這裡多了些文化、藝術味道,吸引不少遊客來訪。
市政府也在此做了一些工事,像似階梯、觀景台,讓安全上多了些保障,看來,能保持原味,又能兼顧探訪的舒適性,讓假日多了一處走訪的地方。
除了聚落是建築在一處山坡上,路途多了階梯和小陡坡外,整個氛圍、感覺,就像是走入一處眷村般,令人回味!
大部分的居民都以遷離,人去樓空,留下一些歲月痕跡,在台北市區裡,能夠讓人尋味過往足跡的地方不多,這裡倒是仍有幾分意像。
老防空洞還在呢!雖然有幾許剝落、頹廢模樣,但卻更發令人回味,看到這,中年以上的朋友,都有共同的兒時回憶。
假日裡拜訪公館商圈,順道來寶藏巖歷史聚落走走,不失為理想的行程安排,下次來公館,不妨可以試試來走一回!
★寶藏巖歷史聚落
台北市汀州路3段臨福和橋以及自來水園區(公館淨水廠)之間
延伸閱讀:
1.【賞花】2012台北羅斯福路四段木棉、流蘇盛開
2.【賞花】四月雪~台大校園的流疏
3.【賞花】台大校園杜鵑花盛開!
4.【暑假趴趴造】臺北自來水園區清涼消暑!
歡迎按圖後再按「讚」,加入我的粉絲團!
讓更多人看到,有登入會員的朋友請按下方推薦欄下的「推」唷!↓
網頁
▼
你好,我是就讀於英國諾丁漢大學(University of Nottingham)建築系博
回覆刪除士班的研究生。目前正從事有關文化景觀保存與呈現的研究。希望各位熱
心的朋友,能就您關於寶藏巖的經驗,花個幾分鐘,幫忙填這份問卷。並
對寶藏巖的保存與經營貢獻您的一份心力。謝謝!!!
問卷網址: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spreadsheet/viewform?formkey=dHJ2dWFXaDRvVzBWVXpYVTIwSGZzaGc6MQ
*本調查於結束後,將隨機抽出5位幸運的朋友,致贈精美英國小禮物一份。
看完這些相片感觸好深啊,
回覆刪除高中時也到這邊造訪過呢.
嗯嗯
刪除你有過往的記憶
感觸應該很深
我倒是第一次來這裡